【长江上的“楚”友】荆门:湖光倒映古墓,林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7日浏览量:
荆中网讯(湖北日报网)(记者毕军叶辉、通讯员肖明宇)在长江流域的生态格局中,荆门市以其独特的绿林、大海、幽静古村落的景观,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卷。
10月16日,2025湖北省生态文化推介活动中,“长江之友”团走进荆门市,深入周湖国家湿地公园、明明陵、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在茂密森林的氧吧里,他们探索了这座城市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文化环境方面的强大足迹。
清晨的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湖面上笼罩着一层轻薄的雾气,阳光透过云层照射进来,照亮了晶莹剔透的湖水。不时有水鸟掠过湖岸,留下清脆的歌声芦苇丛中。
近年来,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不断完善湿地监测体系,优化水生植物布局,营造适宜鸟类、鱼类栖息的环境。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赏鸟、亲近自然的好去处。采集团成员沿着环湖步道漫步,欣赏湖岸垂柳和水中盛开的睡莲。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莫草湖作为荆门市重要的湿地生态屏障,不仅滋养了周围的动植物,而且通过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工程,成为调节当地气候、净化水质的‘自然之肾’。”离开莫定湖后,一行人前往明明陵,感受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厚重。 地点。经过一座白色大理石石碑,上面刻着“Offi”“官员们在这里等候下马”,我们进入了长达1368米的龙形神殿,用青石板铺就的龙柱,用卵石填满的龙鳞清晰可见。狮子、仓鼠、骆驼、大象等十二对石像,精心排列在两侧,显得威严雄伟。
“此墓中埋葬着明代嘉靖皇帝的父亲朱友启、母亲姜氏。墓主人生前不是皇帝,死后却受到皇帝的待遇。‘一陵两陵’的结构,在历代帝王陵墓中是绝无仅有的”。他指出了两座相互关联的城堡,并介绍说,第一座城堡是按照诸侯王的规定建造的,第二座是按照皇制扩建的,中间由雅岱连接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格局。
冯氏收藏团队成员攀登登上明楼,可以看到陵园的全景。 3600米长的外城被一个纯粹的瓶子形状包围,酒曲河蜿蜒穿过,与内明池和外明池遥相呼应。不仅符合古代风水理念,还具有排水、防火功能。触摸明楼内的“孔睿贤行陵”神圣碑,聆听大礼仪之乱的历史,大家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明代精美的建筑艺术和皇家文化的广泛影响。
我们的最终目的地是大口国家森林公园。一进公园,清新的青草和树木的气味扑面而来。作为大红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占地9.4万亩的“绿色宝库”,森林覆盖率90.3%,空气中负离子平均浓度4553个/cm3,夏季平均气温温度仅为15.9°C。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森林氧吧。
采摘队伍沿着林间小路行走,聆听鸟鸣虫鸣,欣赏参天古木,欣赏从岩壁飞流而下,俯视深渊的江汉瀑布的壮丽景色。讨论将会很有趣。九层的天庆河沿着阶梯流淌,直到背景为止,河水清澈见底。
“公园内有植物438种、动物100多种,云台寺、松门寺等古刹遗址至今仍保存完好,儒、道、佛文化在这里交融。”据该负责人介绍,公园的理念是“文化与旅游融合,以保护为基础”。发展基础设施,被认定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森林健康与我们”生活费基地”。
从莫定湖的璀璨灯光,到历史悠久的明明陵,再到大口森林公园茂密的森林,荆门市的所有景观都给征集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表示,将把荆门市的生态美和人文魅力转化为生动的内容,用文字讲述湿地保护故事,用视频传达陵墓建筑,让更多人了解荆门市在长江流域“保护生态、保存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努力,动员社会力量保护自然遗产、传承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