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全球气候治理共识的“稳定器”(观澜国际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19日浏览量:
正在巴西北部帕拉州首府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时刻。关于气候变化的争论正在世界各地的亚马逊雨林中展开,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上最重要和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这片土地是南半球描绘可持续发展新愿景的重要舞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巴黎协定》签署十年来的表现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中国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正在推动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体系的变革。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投资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一,为构建全球能源大国提供持续动力。重新供应链。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生产国,建立了清洁能源创新与工业现代化紧密结合的生态系统。从中央规划到地方落实,中国打造了碳市场、绿色信贷、能效标准等配套体系,并积极推动宏观经济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与一些国家多次退出《巴黎协定》或削弱应对气候变化力度不同,中国在平衡减排和发展方面表现出了执行力和韧性,并将应对气候变化视为国家发展的新动力。这一理念在巴西、智利和秘鲁等拉美国家引起共鸣。对于南半球国家来说,气候行动不仅关乎减少排放,还关乎发展、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权利。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绿色转型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全球气候治理长期以来由发达国家主导。中国继续引领改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逐步打破旧有模式,鼓励各国通过技术共享、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构建更加包容、公平的气候治理体系。他强调,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建设。在COP30筹备过程中,中国曾是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协调者,在多边框架内发挥着桥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减排需求与发达国家的财政责任和义务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中方正在帮助各方发展可行的方案。通过技术合作、能力建设和资源调动相结合的方式制定计划。过去十年我们看到,中国已成为凝聚全球气候治理共识的“稳定器”。近年来,拉中气候变化合作不断拓展内容、丰富形式。从清洁能源开发到土地修复,从建设低碳城市到发展绿色金融,合作形式越来越好。在中拉论坛机制框架内,许多围绕绿色转型的倡议正在开展。面对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中国的开放尤其有价值。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技术出口国,中国加强与拉美国家的产业合作对于降低拉美地区绿色转型成本具有重要价值。气候合作拉丁美洲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也具有更深层次的文明影响。虽然文化不同,但中国“美好生活”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拉美哲学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反对以过度开发换取短期增长。在贝伦这座连接原始森林和现代生活的城市,这两种理念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强调发展与生态权平衡、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共识。贝伦会议为世界提供了见证发展中国家如何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南方国家更广泛合作,表明低碳未来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倡导平等、包容与合作。共同实现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了人类,各国需要在政治、外交和技术等多个层面开展合作。我们希望COP30能够发扬这种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精神,帮助世界各国迈向绿色未来。我们希望激励您共同谱写未来的新篇章。 (作者为巴西帕拉州立大学校长、湿热带地区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家)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9日第17页)

